新闻动态
- 发布日期:2025-04-12 20:40 点击次数:127
图片
图片
穿行皖赣交界处几日,归,疲累,休息休息,一觉醒,见吕夏君传我一消息。
辛丑除夕迎壬寅新春时,学生曾撰一联:
忠诚处事凭牛力
正气随身带虎威
现在想来,与鲁迅的“横眉冷对千夫指,俯首甘为孺子牛”,是否有异曲同工之象。想请老师问问这方面的高手
图片
图片
图片
告之吕夏,此事应不难。
立马,传闵纪虎老同志:虎师,推敲下舍。谢谢。
龙师晚上好,一直在整理资料,才看手机,迟复见谅。
迟点没事。刨子,要用劲推。
有点相似,但又不完全一样。鲁迅主要针对敌我问题。吕夏所撰联突出为人的中正思想。
学生所作之联非常规范,对仗十分工稳。巧用属相丑牛来暗指辛丑年。同样用来年壬寅属相寅虎之虎对牛,对得十分巧妙工稳!
文法句法规则寓意都很好,不需修改。壬寅年的,怎么现在拿来品析?
把他的老师看之牛那么大唛。他不晓得我这水瓶本是破水瓶。
龙师谦虚了,学有专攻,谁都不能样样通!高徒撰,不一般!
传东方归愚小平先生,先生很快回应:我们从意象使用精神内核和表达方式三个方面来分析二者的异同。
其一、意象系统的建构智慧
本联以"牛力~虎威"构建二元意象,形成辞旧迎新的时空张力。牛作为即将离去的辛丑年象征,承载着"忠诚"的品格;虎作为壬寅年的象征,凸显"正气"的威严,这种动物图腾的转换暗含《周易》"时乘六龙以御天"的时序哲学。鲁迅诗中"孺子牛"的意象源自《左传》"孺子牛"典故,经其改造后成为服务人民的经典隐喻。而"千夫指"对应"孺子牛"的二元对立,则化用《汉书·王嘉传》"千人所指"的典故,形成道德审判的意象张力。
其二、精神境界的古今对话
本联体现儒家"忠恕之道"的现代演绎:"忠诚处事"暗合《论语》"与人忠"的教诲,"正气随身"呼应文天祥《正气歌》的精神传统。这种将传统美德与生肖力量相结合的表达,展现了文化基因的创造性转化。鲁迅诗句的精神内核来自墨家"兼爱"与道家"贵柔"思想的融合。"俯首甘为孺子牛"既包含墨家"摩顶放踵利天下"的奉献精神,又暗含《道德经》"柔弱胜刚强"的哲学智慧,形成独特的战斗性人文关怀。
其三、修辞艺术的时空回响
本联采用传统楹联的"反对"手法,通过"牛力"(坤德)与"虎威"(乾德)的阴阳对仗,形成《文心雕龙》所说的"造化赋形,支体必双"的审美效果。动词"凭"与"带"的精准运用,体现了对《诗人玉屑》"诗眼"理论的实践。
鲁迅诗句的震撼力来自"横眉冷对"与"俯首甘为"的强烈对比,这种"刚柔并济"的修辞策略,暗合司空图《二十四诗品》"雄浑"与"冲淡"并存的审美境界。其中"冷对"的冷峻与"甘为"的温厚形成情感张力,达到《沧浪诗话》所谓"透彻玲珑,不可凑泊"的艺术高度。
您的创作在生肖文化的现代转化中,无意间触及了中国知识分子"儒道互补"的精神传统。与鲁迅的革命性书写相比,您的对联更侧重道德人格的完整性建构,这种差异恰恰体现了文化传统在不同历史语境下的多维度展开。建议可进一步研读钱钟书《管锥编》中关于"比喻有两柄而复具多边"的论述,这将有助于深化对比喻系统多重意蕴的理解。
找了个“大师“,为你做分析,权当拈花一笑。
吴师,你也要整一把哟!
传之月明春江君,先生云:对联内容挺带劲的。
方师开玩笑;用心整整喂。
我就觉得那意境一流。
慢慢整,整出一流才好。
平仄和字词很工;觉得忠诚与正气,可以再推敲推敲。
听你的!
呈怀宁诗家丁文兴君,很快诗人传来:
忠心干事发牛力
正气修身养虎威
或
忠心对事发牛力
正气随身带虎威
(
图片
图片
)好!谢谢丁师。
……
哼一调:滚滚长江东逝水,浪花淘尽英雄。
此君,六尺平台常客,影响力么,一如文乡平台的老茶客许芳林同志。
来源:文乡枞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